新闻动态NEWS

您的位置: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国务院安委办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 书面交流材料摘登(下) 以“城市大脑”推进风险监测预警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29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通过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消除了一批城市安全隐患,特别是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统领,条块结合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多年“双下降”。

固本强基,着力健全城市安全工作机制。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宜昌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工作职责清单,市、县(区)政府建立安委会+专委会“1+N”监管体系。同时,该市出台社会救援力量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市、县、乡分级建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区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

科技赋能,着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宜昌市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统领,构建“网格化+大数据+大服务”高效治理模式。应急管理部门建设指挥大厅、畅通三网(指挥信息网、局域网、政务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将全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烟花爆竹企业、尾矿库数据接入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气象、公安、水利、林业、消防等部门在“行业小脑”中开展水旱灾害防御“、两客一危”、森林防火和社会消防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突出重点,开展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建设。宜昌市开展城市管网普查,建成城市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编绘地下管线图。同时,建设宜昌市城市桥隧智慧管理平台,对桥隧结构等开展监测。

宜昌市的“智慧消防”系统实现人口、房屋等11类信息实时联通,形成统一的消防信息资源体系,并将城区1100家高危单位和重点单位接入消防管理云服务系统,实现消防高危和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日常巡检和整改情况可视化监管。

宜昌市在建设项目工地人员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实现对建筑工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统计、农民工安全培训、特种人员持证上岗人脸识别分析和报警。同时,对37处危化品重大危险源、17座尾矿库实现气体、液位、温度、人员、机械设备等运行状态动态监测预警。此外,将全市2557辆“两客一危”以及校车纳入重点车辆智慧监控平台,实现对超速、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测预警。

下一步,宜昌市将成立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建设工作专班,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强化资金、政策和人员等保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同时,将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与“城市大脑”高度融合,采取“人防+技防+群防”的方式,分行业领域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分中心。应急管理、住建、城管、消防、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科技强安提升城市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通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事故起数逐年下降,已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在城市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方面,常德市已建成重点领域监测预警系统18个,实现了对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应急物资管理等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监测预警。另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电梯物联网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近两年陆续完成建设。

常德市委、市政府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作为从本质上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来统筹推进。

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强化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常德市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及“三改四化”提质改造等工程,对城市综合管廊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全面普查,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综合管廊改造与安全监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在此基础上,整合各行业和权属单位的管线信息数据,建立了常德市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输入和输出、数据编辑、属性查询、数据统计、综合分析、三维场景漫游等多种功能,并与“智慧常德”服务对接,实现管线信息的互联互通。

以上级政策为依托,推进重点领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常德市按照应急管理部、工信部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率先建设了包含火灾自动报警云监测、可视化联网报警、智慧用电安全云监测、建筑消防用水智能监测、安全隐患巡查五大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建了“智慧消防”高楼监管模式。

同时,常德市抓住湖南省委、省政府推广“湖南交通两客智能监管系统”机会,大力推进交通两客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对全市“两客一危”车辆、驾驶员、企业的全覆盖智能监管,并逐步覆盖农村客运班线及货运车辆。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补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短板。常德市重点建设了集应急管理与服务、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数据共享为一体,兼具监管监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政务服务、辅助决策五大功能的市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及公安大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并计划与“城市大脑”建设对接,实现一网统管。

以社会资本为助力,丰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式。常德市采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出资扶持,接入数据平台,加强运行监管的模式,新建了一批、整合了一批、升级了一批社会安全风险建设预警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多元化,缓解了政府资金投入压力,确保平台后期的更新和维护投入。如在电梯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常德市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建立了具备电梯故障管理及预警功能、一键式故障报警功能等的“电梯物联网智能信息管理平台”,预计今年内可落实1000台电梯的组网运行。

下一步,常德市将成立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常德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步骤。

聚焦防范风险 做好预测预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把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初步建成燃气、排水、桥梁、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建筑施工、气象灾害等七大类28套监测预警系统,城市运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机构班底。南宁市以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和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平台为基础组建综合监测预警机构。同时,将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内涝、地震监测等分散于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及其他应急资源归集到应急指挥中心,实行统一调度。目前,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核定编制40人,编外人员50人。

聚焦化解风险,健全首府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南宁市摸排所有重大危险源,全面接入南宁市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并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城市建设发展造成安全距离不足或者已经处在城市建成区的城市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搬迁改造,扩大城市禁燃限放烟花爆竹范围,建立城市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机制,严格控制城市风险增量。同时,南宁率先在广西开展小化工安全专项整治,初步完成对1200家企业的甄别、确认和风险排查,防止城市风险变量。此外,南宁市出台城市桥梁、地下空间、地下管廊、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建筑垃圾消纳场等一批城市安全管理的配套地方性法规,启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避难场所管理等地方性立法工作。

打造智能系统,构架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技术支撑。南宁建设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及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生命线一个平台全程掌控,建设项目全程监管。利用排水智能调度系统,会商研判城市排水、排涝形势,指挥调度防涝排险力量。 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升预警发布、应急响应和协同处置的能力水平。

建设模拟模型,升级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平台功能模块。在防洪排涝数据模型基础上,南宁市对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进行评估、对现有城市防洪排涝的预警响应体系进行预演分析,修订预警响应预案体系。在二、三维基础地理环境的支持下构建信息化平台,具备排水设施管理、暴雨模拟、内涝预警发布、监视跟踪等功能,能够回溯历史、浏览现状、展示未来,实现洪涝监测预警。

织密基层网络,夯实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基层基础。南宁市还全面整合部门信息员、综治网格员、微型消防站救援队员等应急力量,依托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组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住宅小区分队,打造防灾救灾网格化管理升级版。 今年,八桂应急先锋建设将实现网格全覆盖,队伍规模扩充至3.6万人。

下一步,南宁市将成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同时,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支撑平台。以应急联动中心接处警系统为基础,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实现“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

科技与机制同发力促城市安全发展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出台多个文件强调要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把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作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的主要抓手,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遵义市连续17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降”,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监测预警工作组织保障方面。遵义市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推进。同时,邀请专家指导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等工作,建立了全市应急管理专家库,首批聘用156名专家入库,为全市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提供专家服务。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监测方面。遵义市对全市144家重点企业、6917辆重点车辆、5208名重点驾驶人进行监管,最大限度从源头消除隐患。今年以来,遵义市预警拦截现场处罚各类交通违法3.9万余起,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城市给排水和防洪监测方面。遵义市通过给排水调度系统,对辖区内的供水厂、网、泵站进行精准调度,确保供水管网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城市火灾风险智能感知预警方面。遵义市积极推广应用物联传感、火灾烟雾监测、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2022年底前,遵义市将组织建成城市消防大数据平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遵义市实现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2986处清单化管理,在737处隐患点安装普适性监测设备1789台,在511处隐患点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共3158套,实时掌握自动化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预警信息,确保预警能够及时处置。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遵义市应急管理、气象、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建立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通过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及时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目前,遵义市应急指挥中心已接入水务、气象、公安、交通等多部门监测预警数据,完成一、二、三、四级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企业数据采集上传工作。

下一步,遵义市将健全城市运行风险研判评估体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绘制安全风险电子地图,编制责任清单。同时,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的有效融合,建成监测预警综合性应用平台。 此外,全市还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系统构建多方参与、各出其力、相互协调的多元共治监测预警治理架构。同时,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应急自救互助,拓宽社会公众参与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的渠道。

风险防控 科技支撑 社会共治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将安全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使用科技手段助推城市安全发展,筑牢筑实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体系框架。目前,通州区已完成277个具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的智慧社区、村庄建设。

城市生命线风险监测预警情况。通州区建成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该平台具有地下管线施工安全监管、管线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同时,通州全域实现燃气管网可监测,已完成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内各类燃气设施的智能化分级改造工作,总体上提升了燃气管网的预警能力、预控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此外,通州区科学有效利用地下管线信息普查成果 ,向全区在施工地提供全区供水、热力、电力、通信等八大类14小类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图的查看、现场指认服务,防止盲目施工对管线造成破坏。

城市综合管廊智慧风险监测预警情况。目前,通州区正稳妥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实施工作,建设里程近70公里,在北京市占比最大。通过统筹全区管廊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对管廊运营管理单位、入廊管线单位、附属设施、系统设施、人员巡护等进行统筹统管,实现管廊全生命周期监管、预警发布和应急处置联动。如果“地下”有问题出现,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问题所在的位置、性质、形成的大致原因等,并及时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安全应急维护,极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城市道路交通风险监测预警情况。通州区正致力于建设智能、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20201013日,通州区政府正式发布启动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该应用场景项目围绕全域路网交通运行场景,引入了数据共享交换、视频结构化算法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该平台将智能化识别和发现车辆路侧停车、交通事故、占道施工等情形,提高交通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建设情况。通州区持续推进旅游、交通、建筑施工、工业、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城市整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体系,编制完成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绘制安全风险地图。同时,通州区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共有气象监测站66个,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精度及发布机制也更加完善。此外,通州区组建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水域救援、森林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签订安全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应对事故灾害工作。

下一步,通州区将加强集约化建设,实现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数据的汇聚接入、整合分析、共享共用,进一步促进各部门的信息融合。

加强风险感知提前研判趋势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推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全面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对城市安全风险的智能感知能力、对城市运行趋势的提前研判能力和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即时处置能力。

浦东新区在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的全方位支撑下,围绕城市运行安全,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统筹融合,强化系统集成,初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平战一体运行模式。

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浦东新区在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过程中,集中所有城市运行管理事务,将城市运行安全纳入重点事项管理,兼具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功能。构建“1(区城运中心)+29(专业部门)+39(街镇和特定区域城运分中心)+1370(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将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生态环境、建设交通等29个区级单位和部门及街镇和村居纳入城运体系,形成指挥统一、协同配合的高效运行模式。

构建智能多元的应用场景。浦东新区把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融入浦东新区“城市大脑”统筹推进,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预警。同时,以风险监测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监测体征进行绿、黄、红分色预警,创新技术赋能分析研判。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着力加强全区3700余家危化企业信息化监管,重点解决80多家重点危化企业风险监管智能化,并逐步向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推进。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公安、建交、城管等多部门协同,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及深化场景实战应用,实现对场景平台中动态监管、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及分类监管指标数据关联。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方面,结合气象、水位、雨量等监测数据,实时发布预警响应等级信息,为处置应对提供决策支撑。

构建动态即时的预警平台。浦东新区设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整合广播、电视、互联网、政务微信、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渠道,按照“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原则,开展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构建联勤联动的处置模式。在区层面,浦东新区建立区应急管理局、区总值班室和区城运中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要求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110119120部门派驻人员在区总值班室和区城运中心联合或集中办公,并实行全天候运行。在街镇层面,规范街镇城运分中心管理标准,加强部门协同,参照区模式构建高效协同处置模式。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编制浦东新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工作体系总体方案;形成综合监测数据共享示范,打造区应急管理局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综合监测预警应用示范,打造形成“态势全面感知、风险全面预警、趋势智能研判、突发处置高效”的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明确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谁牵头、谁负责、谁建设、谁监测、谁指挥、谁处置”,制定一套工作规范标准。

运用智能模块为城市治理助力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松江区长期以来重视城市运行安全工作,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区已形成1个区级综合平台,18个街镇、经开区综合平台,建成包含相关委办局专业平台的“1+18+X”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以强大的顶层设计规划城市安全运行和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松江区成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网格化框架基础上,成立了区、街镇(经开区)城运中心,实体化运作两级城运体系。

以积极创新的探索精神落实各领域风险监测工作。在各领域风险监测工作方面,松江区持续推进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行人非机动车电子警察等项目建设。目前,区内15家渣土运输、12家搅拌车运输、1家环卫企业名下的680辆营运性车辆均已安装驾驶行为监控报警设备。

同时,松江区推出厂房、仓库二维码建设,对厂房仓库创新采取“消防风险分级量化评估”治理新模式,将企业划分为4个等级,分力度实行属地主管、行业监管和单位自管等工作措施。

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推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松江区大力建设行业算法模型,打造城市运行视频中台、AI中台、物联中台,依托智能化城运中台,联通各大业务系统,畅通各级指挥体系。同时,全区接入违法建筑治理、架空线入地监管、防汛防台等八大模块,通过多端数据,呈现城市概况,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生命体征的公共管理展示平台。

加速智能化场景应用建设。松江区接入公安、综治、水务、公园等视频1.3万多个,形成对重点场所的实时通览与应急动态指挥能力。在市级网格化管理事件144项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松江地区城运管理100项事件的“处置指南”,推动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初步实现“观、管、防、联、处”功能。

结合实际,松江区加快开发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应用项目,目前,已确认重点点位247个,AI巡检点位增加到60个,实现渣土车实时位置展示和历史轨迹查询。松江区老旧电梯改造服务、智慧气象、智慧工地等应用项目方案也已通过专家论证。

通过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松江区实现热线、网格案件情况的分析和预判等态势总览。全区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平台、面向三级服务、六大运用模块的智能体系,通过智能流转、群访预警、场景预测、内控工效等运用模块,为基层减负增能,为城市治理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松江区计划今年底前完成《松江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案》,指导建设工作推进;20223月底前,依托松江区城运中心平台,完成燃气、供水、排水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示范街区安全监测感知网络覆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2212月底前,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方案成果,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工作提供“松江做法”。